在創業的天空中翱翔
即使與許多不大的公司相比,位于新城鎮的揚州博思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還是顯得小且寒酸,因為它的廠房 面積只有700個平方,但它給初接觸者的印象,卻是充滿生機與活力
這個印象得自于這家企業的經營者——總經理陳鷗翔。1979年出生的陳鷗翔語速很快,而且話語中時不時夾雜著幾句流利的專業英語,極容易讓人對他產生好感。不要看現在的陳鷗翔,曾經在國有大企業儀化干過,更在中美合資企業博納織物里做過采購部經理,手握上億元的設備采購大權,也在世界頂級企業博優里做過第一任中資威海公司的生產總管,可在過去,他就是一個畢業于揚州職業大學的大專生而已。憑借著一股天生的不服輸,他的人生發生了三次變化,而且這種變化全部出自于他的主動作為。
在儀化五廠,他只是一個普通工藝員,2007年進入博納織物,在這里他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轉,由技術員成為生產技術部副主任,直至上升為采購部經理。當時他的年薪有20萬元。在很多人認為他將順風順水地一路發展時,他卻作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,打掉鐵飯碗,跳到博優技術紡織品(威海)有限公司,這一次變化更大,如果不成功將意味著他失去讓很多人羨慕的職位。但他還是花了五個月的時間,接受了四次嚴苛的面試,于2013年入職博優公司,成為生產副總。進入新環境,陳鷗翔沒日沒夜地干,從土建到設備安裝,再到試生產,最后規?;a,他輕松應對,在博優他的年薪是50萬元。
就在大家以為他會穩當一點,拿著高薪享受人生時,陳鷗翔卻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轉折,辭掉工作回到儀征創業。陳鷗翔是個行動能力超強的人,說干就干,去年6月離職,8月租了遠大無紡的廠房開始引設備,今年2月底企業投入生產。
陳鷗翔創業有著兩大優勢。一方面技術上,他身兼基布生產領域歐洲派、美國風兩大技術流派的優勢,另一方面他又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。這樣的經驗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中,創造的奇跡讓人無比驚訝。4臺片梭織機,5個工人四班三倒,而管理人員只有他一個人,產生的效益卻是驚人的,年產500萬元,投入只有300多萬元。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?走進他的辦公室,辦公桌上的一臺筆記本電腦上,車間內每個工序點都顯示在屏幕上,在這里足不出門,他就能掌控全過程,并且就是外出辦事,從手機上也能把控生產,這種智能化管理,讓他節省了不少人力。而技術上的許多革新,也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更高。
陳鷗翔實施的項目總投資440萬元,計劃上8臺機,最終形成年產1000萬平方米基布的能力。這樣的目標很容易實現。陳鷗翔的野心不止于此,他給自己企業起了名字叫博思特。博就是博采博納織物與博優兩家之長,思就是具有思想,最后的特就是表示不走尋常路,以技術特色與專長,以自己的創新,將企業打造成為行業內的頂尖企業,在基布生產這個領域內自由翱翔。